儿童头骨结构绘画教案反思

事实证明,有的名师对待孩子比歹徒还凶残。河南平顶山,一个九岁的男孩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体罚,回到家后感觉非常不舒服,头是肿胀着的,男孩的母亲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让她欲哭无泪

事实证明,有的名师对待孩子比歹徒还凶残。河南平顶山,一个九岁的男孩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体罚,回到家后感觉非常不舒服,头是肿胀着的,男孩的母亲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让她欲哭无泪。

目前涉事老师已经被刑事拘留,孩子的母亲希望学校也承担相应的责任。

@榕榕小语

这是怎样一个事情呢?3月5日,九岁的小男孩和另外两名同学在上课时候说话,老师非常生气,于是用手揪着他们三人的头发,从教室的最后一排拖到了讲台罚站。

教育部一再严申老师不能体罚孩子,可是这名所谓的名师知错犯错,用如此粗暴的方式体罚完全没有还手能力的孩子,试问师德何在?

男孩回到家后头晕恶心,母亲带她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帽状腱膜下血肿。

如果说苑女士对这个专业医术名词还没有太大感触的话,接下来医生的话几乎让她崩溃。

主治医生讲,孩子整个头皮与头骨整个已经分离,没有连着了。

这需要用多大的力气,才能把孩子的头皮和头骨扯分离?请问,老师这出离的愤怒,真的是基于对孩子好的本心吗?

因为头皮和头骨之间充满了血液,必须穿刺把血液抽出来,两个月间,孩子抽了七次血,出血量达1000毫升以上,导致了孩子贫血。

而且因为抽取血液时不能打麻药,孩子痛哭嘶喊,苑女士的心更是碎了一地。

孩子受了如此大的伤害,让苑女士伤心,可是让她更为愤怒的是,却是学校对这件事的态度。

事情发生后,苑女士采取了报警,可是这个老师还在正常继续上课,因为学校认为孩子的伤情没有那么严重,直到3月25号,学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才对老师进行停课。

5月1日老师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目前,学校认为此事跟学校完全没有关系,男孩受伤只跟老师的错误行为有关。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很显然,老师和学校是雇佣关系,学校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希望案件能早日审理,还苑女士和孩子一个说法。

在过分追求升学率,成绩的学校,名师往往是那些教学水平比较高的人,但是并不能保证这些人,有比较高的道德素质,所以打骂孩子的事情才会频频出现。希望有关部门对此重视起来,提高整体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要再让孩子受伤了。#九岁男童被名师体罚致头皮头骨分离#

我是@榕榕小语 陪你一起观世相,悟人生,喜欢就关注我呗。

#平顶山9岁小学生被老师揪头发罚站致头皮头骨分离# 近日,平顶山市某小学一九岁的孩子,被老师揪头发罚站,导致孩子被医生诊断为,帽状腱膜下血肿, 据孩子家长所述,孩子头皮和头骨整个分离了,只能通过物理的方式把头皮下的血抽出来,让头皮和头骨慢慢长在一起。孩子伤情经鉴定为轻伤二级。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因此涉事老师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孩子家长可以对涉事老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涉事老师对孩子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由于事发时是上课期间,涉事老师是属于做为学校员工进行教学的职务行为,因此,涉事学校也应当对民事赔偿部分承担责任。

这位老师据悉还是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是竟然下如此重的手,怎么担得起老师这个称呼?小孩子固然会调皮捣蛋,但是做为老师可以选择很多方法来进行教育,而这位老师却选择了最差的方法,我国法律明令禁止老师体罚学生,而且,这位老师相信他在成为老师之前也接受过无数次的学习及培训,要求老师不得体罚学生,但是他却依然这么做了,这么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且,受过刑事处罚后,这位老师终其一生也将再也无法从事老师这个行业,对其自己也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何其可悲,,,

#老师揪学生头发致皮骨分离被刑拘#最近,河南平顶山某小学9岁男孩因上课时与同学讲话而被上课老师常某揪头发致使头皮头骨分离,经医院鉴定构成轻伤二级,这事在网上是闹得纷纷扬扬,网友们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言论,有声讨老师不应这样做,此行为有违教师的师德师风,但也有网友认为:爱学生应该掌握好分寸!

看到网友说这是教师爱学生的一种行为,不少人炸开了锅!其实,网友们炸开锅是对的,毕竟任何人都不能伤害我们祖国的花朵,孩子毕竟还小,怎么可能不会犯错呢?正所谓人无完人嘛,即然犯了错,我们对孩子言语警示就行啦,何必动手呢?因此,大多数网友认为作为老师的常某下手太重,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话,其实常某的这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只不过这一种爱的分寸,常某未能把握得当!为什么这样子说呢?且听龅牙哥一一道来!

父母方面

现如今的孩子,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是百般溺爱!培养出来的“熊孩子”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一些“熊孩子”,仅仅是依靠说教式教育根本就是行不通的,这不前阵子网上就曾爆料一个真实事例:某男子辅导孩子写作业,被孩子气得不得了,最后把孩子打进了医院。你能说这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

普天之下,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不过父母在爱的上面未曾把握住分寸:爱过了就变成了溺爱,而惩罚并不代表父母不爱孩子。不少父母都深同感受:孩子如果一旦犯了错,如果只是单纯地用言语,用爱去感化他,受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一旦采取适当惩罚教育,例如:打手掌、罚站。这样做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下一次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在他们心里明白,这样做是会受到惩罚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一旦家族里有孩子犯错时,就会有行家法这一说。家法的执行初衷其实也是为了帮孩子纠正错误的行为,也是一种出于爱的行为,只不过,这一种爱的方式,在现代人看来显得有一些粗暴,残忍而已。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惩戒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让孩子牢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下次不能再犯浑。不过在实施惩戒时候,我们家长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一时气火攻心,下手太重,这可是犯法的额!

教师方面

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学好,学会做人;老师教育孩子,其目的也是培养好行为的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既然家长和老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老师对学生也是有爱的,只不过有时候想上面所说,这种爱的方式在表达时候没能把握住分寸,一失手成了千古恨!

在家里,家长面对一个孩子都束手无策,暴跳如雷,而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在教学中,如果一味采取说教式教育,那么教学行为将会难以开展下来。在古代的私塾,先生们都会有一把戒尺,这把戒尺就是专门用来惩戒不听话,犯错的孩子。让孩子吸取教训,懂得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避免以后再发生。

因此,现实中,对于这一些“熊学生”,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惩戒,例如:罚扫地,擦黑板等。但是,老师们都注意了惩戒中度的把握,让学生在惩戒中纠正错误。其实教师的这一种惩戒的初衷也是一种爱,只要把握好尺寸,这一种爱将在教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案件中的常某,作为老师的他,在面对孩子上课讲话的错误时,即采取了揪孩子头发上讲台罚站的惩罚来纠正孩子的错误,显然是不得当的。虽然这种行为的初衷是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出于一种爱,但是这一种爱的行为却过分了,以至于造成了男孩的受伤。

因此,龅牙哥认为,教师的惩戒虽然也是一种对学生的爱的行为表现,但是在实施中,教师应该把握好爱的尺度!

对于常某揪9岁男孩头发致使其头皮头骨分离事件,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940年,四川李庄突然传出“人吃人”的传言,同济大学的师生们竟然是始作俑者,后来才知道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要从抗日战争说起。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狂轰滥炸,同济大学在内的大批文化教育机构遭到轰炸,被迫南移、西迁。

 

1939年春天,他们到了昆明。然而,到了1940年,昆明也遭到日军轰炸。同济大学的师生们忧心忡忡,保护文献和文物刻不容缓,但是哪里才安全呢?

 

经过慎重讨论,学校决定迁往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李庄。

 

李庄,是四川宜宾的一个小乡镇,当时常住人口3000余人,偏僻而无人问津。

 

1940年夏,李庄镇的乡党们为了迎接同济大学的师生,腾出庙宇、祠堂,腾出屋子和院子,给他们做办公室、工作室和宿舍。

 

乡亲们帮他们搬运物品、安排生活,相处得非常愉快。但是不久后,一场“人吃人”的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李庄安顿下来后,文人学者开始正常教学、研究。 一日,大批文物从昆明运来,其中一批箱子里存放了殷墟出土的人头骨,研究价值极高,是不容损毁的。

 

从李庄码头往板栗坳搬运的途中,一个箱子不幸摔落,散开,顿时吓坏了挑夫们。有人壮着胆子问:“这咋还有死人头呢?”

 

研究所的同志又心疼又生气,一边匆忙地捡起头骨,一边赌气地说:“死人头?还有活人头呢?你们这么抬,摔坏了谁能负责?”

 

挑夫们这一听,根本不敢再言语。“还有活人头”,这句话在他们心里生了根。

 

没几日,“研究所吃人”的传言就在李庄满天飞了。

 

李庄本来就物资匮乏、信息闭塞,加上乡亲们大多都目不识丁,传言顿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恐慌甚至蔓延到了附近的十里八村。

 

研究所的人还将骨头公然放到桌子上去研究。但是,让传言升级的,是丢娃娃事件。

 

有一天,几个小孩子在玩躲猫猫。一个小孩掀开大木桶的盖子,跳了进去。过了很久都没有玩伴找到他,他相信自己赢了,于是想要从木桶里出来。

 

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就是出不来。他着急地放声大哭,可是哭了很久,也没有引来小伙伴和大人。

 

另一头,小孩的家人急坏了。他们知道研究所吃人的传闻,再加上前几日的那件事,他们更加肯定孩子不幸落难了。

 

前几日,一名瓦匠在祖师殿修屋顶,正巧碰见医学院的师生在做解剖实验。瓦匠从屋顶望下去,就像分食尸体。他吓得腿软,险些摔了下去。

 

瓦匠极其小心地逃离了祖师殿,跑到街上大喊,他亲眼看见,同济大学的人不仅杀人,还吃人。

 

一时之间,“研究所吃人”的传闻算是坐实了,乡亲们不再靠近板栗坳和祖师殿,也一致抵制同济大学的师生。

 

话说丢失娃娃的家长难过极了,就联合乡亲们到板栗坳讨要说法,要他们杀人偿命。

 

板栗坳被乌泱泱的乡亲们围住了,讨伐声、咒骂声不绝于耳。无论研究所的人怎么解释,都无法安抚乡亲们的情绪。

 

好端端的,孩子怎么会丢呢?后来研究所的李济猜想:一定是寻找时有遗漏。于是,他提议将村子分为几大区域,搜寻人员分为几小组,进行搜索。

 

用了他的方法,孩子被找到了。乡亲们非但不感激,还笃定是同济大学的人藏起了孩子,只是还没时间杀害他。

 

不久后的某天夜里,板栗坳对面山坡起了大火。四周乡民纷纷以敲竹梆为信号聚集,一同前往板栗坳。他们坚信是那群老师和学生在作怪,又要吃人啦!

 

民愤越来越强烈,师生们及其家属们的生命都在遭受威胁,研究所的同志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赶紧写信给教育部和傅斯年,请求援助。

 

多方协助下,闹事的局面被控制住了。但是,傅斯年深知要终止谣言,从根本上改变乡亲们的认知,除了用事实说话,别无他法。

 

就这样,同济大学决定开展览,让乡亲们亲自见证所谓的“人吃人”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科学研究。

 

1941年6月9日,板栗坳的戏楼展览殷墟的甲骨、学校办公室展览人头骨、祖师殿开放人体解剖现场。

 

研究员们化身解说员,用浅显易懂的话解释各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误解转化为理解,李庄的乡亲们开始支持他们,帮助保护文物。同济大学也不忘恩情,在李庄的6年间,为李庄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

 

1946年10月,同济大学迁回上海,此后,校领导经常性率领师生前往李庄开展活动,帮助李庄实现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多年奔波,同济大学只为寻找一张能放下课桌的净地,而李庄在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双方在战争中结下深厚的情谊。

 

李庄不仅为同济大学提供了便利,还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做出了贡献。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等中国学者,抗战时期旅居李庄,在这里不改初衷,潜心研究,演绎着文化抗战的故事。

 

“国难不废研求,六载清苦成巨制;室陋也蕴才情,百年佳话系大师”,这是梁思成在李庄的故居大门上的一副对联。

 

这不仅仅是对文人学者的称赞,也是对李庄的称赞。#文物#

 

作者:喵喵

编辑:晨晨

我从不迷信教育奇迹!(三)

——关于张桂梅的教育

奇迹的出现,

是有条件的!

是有代价的!

教育奇迹,大体有以下四类:

【1】整班学生成绩非常优秀。

【2】个别学生“黑马大逆袭”(文化科)

【3】整班学生逆袭(文化科)

【4】个别学生,换个赛道,人生大逆袭

四类奇迹,条件与代价,各有不同。

==========================

第三类教育奇迹——整班学生大逆袭

典型案例:

在华坪女高,

张桂梅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伟大的成绩!

成功条件总结:

【1】女生有学习动力!(核心)

【2】女生们拼命学习!

【3】张桂梅老师拼命教!

==========================

【分析背景、条件、代价】

时间:华坪女高创立后

人物:张桂梅(主要)

【没有个人牵挂】

无家庭:无父母、无儿女、无丈夫

【没有个人时间】

(1)没日没夜投入时间做教学研究。

常常1点睡觉、6点起来

(2)五点催学生起床、学生吃饭用十分钟。

(3)早上7点走进教室,晚上10点走出教室

(4)早上、中午、下午、晚上辅导学生——见缝插针给部分/全体学生辅导

(5)周六、周日依旧拼命干

【关注学生心理】

日常关心学生,

做不少家访,一个一个打开学生的心结

【付出自身一切】

无个人利益:无金钱、无房子、无健康

金钱、物资,都用来帮助学生;

64岁的张桂梅,

因为巨大的压力,

长期的高负荷工作,

患上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

【国家政策扶持】

张老师调入华坪任教时,正值华坪教育滑坡后开始回升而备受关注之际,全县人民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华坪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在会议上大声疾呼:“重振华坪教育雄风的时候到了!”

============================

成功的核心条件——【学生有学习动力】

分析如下:

1、当地重男轻女!

张桂梅老师,让本已离开学校的女生,回归学校!

对学生有莫大的恩情!

2、女生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心!

3、免费上学!

张桂梅老师对学生有大恩!

4、张桂梅老师爱生如子。

家访,做充分的思想工作。

5、张桂梅老师做出极大的个人牺牲!

(上一大段已经稍微总结代价)

上述5点,打动家长,打动学生!

(打动人的原因还很多,不写了)

============================

张桂梅老师,

献身于教育!

不计个人得失!

耗尽个人金钱、时间、精力!甚至是生命!

学生学习很有动力!异常拼命!

要知道――

如今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好,

主要是因为缺乏学习动力!

=============================

很多头条家长非常可笑!

只要老师有师德就可以做到?

教育奇迹的出现,是有条件,有代价的!

你们看得到代价?

你要求学校老师效仿张桂梅,你还有良心?

张桂梅老师,

为了教育事业,

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所有金钱!

所有时间!

个人健康!

乃至个人生命!

你效仿张桂梅老师了吗?

你的孩子效仿张桂梅老师了吗?

自己不伟大,却强求他人伟大?

这就是你们的大局观?

听说头条家长理智,

那这些就应该一清二楚。

那么照这样看来,

这类家长就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小人。

文末强调:

张桂梅老师是伟大的!

因为她是自己做到了!

军校的那点“情”事(一)

我上的军校是原某军区军医学校。那是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当时我任某军分区独立营一连军械员兼文书。七月的一天,指导员突然对我说,你准备交接一下,去考学吧。我一楞,忙问考什么学校?指导员说他也不清楚,军分区干部科给了连队一个名额,三天后统一到省军区集中考试。这样,我用一天的时间将连队的武器装备、档案文书等交接给了我下一任。那时,当兵根本不存在考学这码事,什么文化课本也没有,再加上马上到省城考试,一点也没条件复习。还好,靠吃那点上高中的老本,军分区4名考生中只录取了我一人。不久,干部科下发通知,这才方知考的是军医学校护理专业。连长一看是这个专业,便嚷道: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学这个专业?不能去,下战斗班当班长去,锻炼一下再说。那时,军队还没有实行从军校学员中提干制度,而士兵提干较为容易。以我服役的军分区为例,下辖15个人武部及干休所,所需干部来源大部出自独立营士兵提干,一个连队有时一批能提五六人,军分区就可以审批。我当时入伍一年半,在连队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入党介绍人是连长和指导员,岗位也比较重要。按当时情景,在战斗班当一年左右的班长提干没问题。事实也确实如此,1979年,我同年兵中直接提干的好几个。连长说归说,毕竟录取通知已下达不可能更改。这样我就按时到军医学校报到,当了一名学员。

那时学校的组织框架是学校——队——区队——班,我所在的队不在省城本校而是单独在外地。学员到齐后,首先分班划分区队。当时我所在的队学员共93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62人,绝大多数为1976年3月和12月入伍,年龄大都在19岁至20岁,有十几个16岁至18岁的。根据学员总数和性别比例,分了9个班,其中3个男学员班为一、四、七班,6个女学员班为二、三、五、六、八、九班。9个班划分为三个区队,每个区队一个男学员班两个女学员班,一二三班、四五六班、七八九班分别为一二三区队,区队长和班长优先从正式或预备党员中选拨担任,我被任命为一班长,一区队长由一名女学员担任。

紧张的学习开始了。首先学习基础课程,比如解剖、生理、病理、医用化学等等。由于队驻地远离本校条件受限,教具缺乏,教学实物甚为稀罕。有两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件是学习人体解剖时,需从福尔马林池中捞出男女各一具人体标本,其实池内总共就这么两具。教员便找我和另一名高个子学员去配合操作。到达后,我俩带上皮手套,一人拿一个类似挂猪肉的那种铁钩子,我用钩子钩住标本的脖子,另一名学员钩住小腿(尸体经溶液浸泡后成僵硬状态),教员在旁边喊了个一二三,我俩用力将标本拉出,然后一只手拽住钩子,一只手分别搬标本的脖子和小腿将其抬到解剖床上。我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尸体,既害怕又忍受不住溶液的刺激差点呕吐,中午及晚饭一口也吃不下。教员讲解标本解剖部位时,教学形式是学员围绕解剖床观看,个矮的在第一圈,稍高的在第二圈,依此类推,最后边的便站在凳子上。尽管绝大多数学员都是第一次面对尸体,但由于标本就这么两件,加上人多和学习心切,也就克服了恐惧心理,都想挤到前面尽量看清楚些,课间也有好多学员围绕标本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件是学习头骨时,需近距离观看。头骨结构复杂,有众多的骨、缝、孔等,如果不对照标本很难记住。而全队只有一个头骨标本,只能采取各班轮流学的办法,但有时别的班的学员乘不注意时往往悄悄取走。轮到我班时,为了防止此类事发生,在出操或晚自习时,我们便将头骨放在被子里藏好。现在想起来,真是啼笑皆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时间久了,人与人之间、班与班之间相互就会产生摩擦。大概1979年三月某一天早上,我们区队出完早操后,二区队还未收操。突然一名队领导(校机关下来挂职的)到了我班,对着一名学员劈头盖脸一通乱批,理由是二区队一名班长汇报说这名学员从窗台上看他们出操时搞怪动作(未完见二)。

2005年,一名老人去世后主动捐献遗体,妻子悲痛欲绝,没想到,时隔14年,他和妻子竟然再次相逢,这是怎么回事?

背后的故事,还得从2019年说起。

当时,有一对儿特别的“白骨”夫妻,肩并肩地“站”在昆明医科大学科学馆里,这一幕看哭了很多人。

而这对“白骨”夫妻,就是云南省医学界第一对捐献遗体的医学伉俪,李秉权和胡素秋。

夫妻俩不但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爱情故事也让人感动。

1941年,李秉权考入云大医学院,两年后,胡素秋也来到了云大医学院。

当时,两人一见钟情。但李秉权没有表白,因为心里清楚,他们家庭背景相差悬殊,就算拼尽全力,胡素秋也是他无法企及的一个梦。

即便李秉权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一贫如洗的家庭,还是让他有些自卑。

他来自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先后病逝,从小由哥嫂养大,几乎没吃过饱饭。即便是在大学期间,也是经常饿肚子。

而胡素秋出身名门,不但家世好、容貌出众,还聪慧过人,而且,她的身边还有众多追求者,都是与她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

所以,李秉权不敢对胡素秋有奢望,一直努力克制这份感情。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胡素秋与别的富家女不一样,她不嫌贫爱富,也不爱慕虚荣,更看重的是男方能否和自己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她很欣赏李秉权,虽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努力向上,从未向生活低过头。

有一天,胡素秋竟然找到李秉权主动告白,并鼓励他不要退缩。爱情就是彼此真心相爱,不应被困难、金钱、物质等牵绊。

从那天开始,李秉权省吃俭用,攒了一个月的工资,当时买不起钻戒,就买了一只派克钢笔,向他的女神求婚了。

1949年12月,两人终于修成正果,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是结婚没多久,他们便投入到了热爱的工作中。夫妻俩同在昆明医科大学,李秉权在放射科,胡素秋在妇产科。

也许是童年时期父母病死的那一幕,在李秉权心中早已留下伤痕。他立誓做一名好医生,用自己所学去挽救更多生命。

因此,他工作刻苦、努力钻研业务,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上。

在云南,他是第一个成功为病人做开颅手术的人。

他创新的“颅骨大骨瓣切除并脑室外引流联合减压法”,患者的死亡率,当时在世界上最低,成功治愈了很多脑疾病的患者。

因此,被国家授予一等军功章、全国劳动模范。

而妻子胡素秋也不简单,在妇产科也有出色的成绩。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她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妇女更年期卫生》的书籍及教材,同时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妇产科医师。

即便是退休,还有很多患者找她看病,一直工作到85岁才正式退休。

时光匆匆,转眼夫妻俩已经携手走过了人生大半辈子的时光。

上天好妒,尤其嫉妒那些幸福美满的爱人,谁都没想到,李秉权竟然意外生了一场大病!

有人说:医生能治好患者的病,却治不了自己的病。

的确,他救了很多人的命,却怎么也医不好自己的病。

身为医生的李秉权,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的病越来越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经过慎重的考虑,他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

有一天,他深情地看着妻子说:“我这一生无怨无悔,娶了一个相濡以沫的妻子,是我一生的财富。

现在,我们的年纪越来越大,谁也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如果某天我们其中的一个人先离开了,剩下的那个人一定要好好的活着。”

接着他又说:“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供医学解剖研究,最后做成骨架供教学使用。”

当时,他的儿女都不同意,只有胡素秋默默流泪。

她爱丈夫,更懂他的良苦用心,他爱自己的事业,想把自己的全部献给医学事业。

2005年,李秉权因病逝世,他的离开,让胡素秋万念俱灰,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用了很长的时间,她才走出失去一生挚爱的悲痛。

只是,她和李秉权居住过的地方,从不让家人触及,仍按他生前喜欢的方式进行摆设。

在丈夫逝世的那一年,她也立下了遗嘱:她死后,先把能移植的器官捐给病人,然后再解剖制成骨架供教学使用。

2015年冬,胡素秋去世,把遗体捐给了昆明医科大学。

2019年9月25日,这对儿分别了14年的夫妻,终于以另外一种方式又“相见”了,他们并肩“站”在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分离。

两位医学前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爱情和事业是可以同时拥有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事业上,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生活上,有共同的语言不离不弃,你去那里,我跟着你便是!

有时,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你觉得呢?#人物# #头条周刊#

作者:韩嫣

编辑:凉亦歌

3月5日,河南平顶山一九岁半的小学生因为上课说话,被数学老师常某扯着头发从最后一排硬拽到讲台。

小男孩因为头发短,被拽得头皮与头骨分离,住院22天,穿刺7次,输血2次,且出院后孩子还经常头痛头晕。经伤情鉴定为轻伤二级,鉴定结果出来后,常某被刑事拘留。

学校虽然对受伤孩子家长表示了慰问,但一直让常某上课上到3月25日后方对常某停课。并对家长称这是老师的个人行为,与校方无关。#小学生被老师揪头发罚站致皮骨分离#

#谭律师谈法#

小学生课堂讲讲话,应该是小学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因此,作为小学老师,应当有经验与适当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而不是使用致人轻伤的暴力对待孩子!

从这点来说,常某首先不配为人师。

其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学校与教职工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常某体罚三名上课讲话的小学生,还致一名孩子住院。哪怕伤情鉴定没出来,但其体罚的行为是很明确的。

可是,事发后长达20日,学校、教育部门等均没有对常某进行任何的处理,甚至允许其继续上讲台教书。笔者对此有些不解。难道不用负刑事责任,就意味着常某没有任何过错了吗?就不至于被处罚了吗?

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即使没有达到轻伤以上,至少也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法的规定,而且伤害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从重情节,应当对其行政拘留!

孩子经鉴定为轻伤二级,那常某已经涉嫌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的法定刑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其次,常某体罚学生致其轻伤的行为,虽然是常某的个人行为,但因为常某是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对负有看管义务的学生进行伤害,可以理解为职务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学校作为聘用方,应当对所聘老师履行职务过程发生的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责任。

也就是说,学校应当先行对孩子极其家属进行赔付。医疗费、交通费、营养费、护理费、家长的误工费、以及为孩子疏导、重建心理的必要支出。

笔者始终坚持,对有暴力型犯罪前科的人员,应当禁入教育行业;对在履行教师职责过程对学生实施虐待、殴打、辱骂等行为的“教师”,应当在其档案中备注,尽快清理出教师队伍,并设置一定的禁入年限。

你认为呢?

#平顶山9岁小学生被老师揪头发罚站致头皮头骨分离#

#红河头条#探析科学奥秘,他用智慧成就永世经典

--红河州金平一中生物老师戚永和

   金平一中生物标教研组组建于1971年,生物标本的制作开始于1979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早已饮誉县内外。它是经过一中生物组老师们的不懈努力积累而成,戚永和老师是这一工作的开拓者和杰出代表。戚永和,男,汉族, 1938年4月生,云南省弥勒市人,1964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学专业,同年分配到红河州商校工作;1970年6月进入金平知青办工作;1971年调入金平一中担任生物教学;1986年9至1995年9月任金平一中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1995年9月退休。

1979年 10月,戚老师指导金平一中生物科技组制作的动物标本“原鸡”和“竹鼠”送至北京参展分别获二等奖,“竹鼠”获三等奖。从此一中生物组的老师们在戚老师的带领下与同学们一起走进生物世界,标本制作数量逐渐增加并日臻完善,1986年开始建设生物标本室,1990年初具规模。整个标本室有标本150种256件,2014年秋修复猿人头骨模型1盒;猿人骨骼、石器模型1盒。1985年2月,戚老师指导高22班杨自林同学采制的“树虫脩”标本及论文《树虫脩的发现和观察》在全国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此后,戚老师撰写的《金平巨树虫脩的发现及雄虫描述》一文1992年4月发表于《动物分类学报》,确定金平巨树虫脩是“中国的新纪录种”。所有这些珍贵动物标本,一起构成了金平一中标本大世界。

天道酬勤,戚永和老师的辛苦付出,得到了肯定,1982年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荣誉称号198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荣誉称号; 198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荣誉称号; 199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一批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2004年3月,戚永和老师接受学校的返聘,再次走进标本室,废寝忘食为各种标本定名、归类,在全体生物教师的协同努力下,经过近一年的艰辛劳作,生物标本室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

作为一名生物学老师、共产党员,戚永和老师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金平的教育,奉献给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他用脊梁背负起时代的担当,他用甘露浇灌莘莘学子,他用汗水探析科学奥秘,他用智慧成就永世经典,这就是我们敬仰的戚永和老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feihuajia.com/article-1-75068-0.html

(163)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请告诉我们。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 2023-07-29

儿童头骨结构绘画教案反思相关推荐

    22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您关注的是儿童画画图片大全《儿童头骨结构绘画教案反思》话题,敬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