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里最近是不是也多了这样的人?
随着教改政策的实施,补习班消失了,教育App的宣传链接消失了。
以往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的什么“我是jack ,这是我在叽里呱啦打卡的一百二十天”、“我是斑马英语的bob ,我在学习hello hello hahalo ”等等的课程分享图标消失了。
这不禁让我好奇,难道孩子们一下子都不卷了吗?
直到我在朋友圈连续看了三个家长练书法的书法贴之后,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家长们都开悟了,终于明白孩子的起跑线在哪了。
一个叫王金战的教育家曾说过:他的女儿刚上初中,他就知道,她一定可以考上北大。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位深研教育事业的父亲在女儿刚上初中时,就开始留意各种好大学的招生政策,针对自己智商并不出众的女儿,他采取了走特长生这一条路,并且给女儿选择了一个相对冷门的乐器:阮。
他说:这门乐器相对冷门,学的人少,所以竞争也不会那么激烈。
几年后,他的女儿果然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是如此。
还有一个例子:去年,曾有媒体采访一位考上北大的学霸女孩的爸爸,平时是怎么培养孩子的。结果这个爸爸说他的培养方式就是“不培养”。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个爸爸口中的不培养并不是任由孩子野蛮生长。
在女孩1岁多的时候,家里就给她买过很多绘本,因为没有自主看书的能力,她爸爸就每天给她讲,即使小孩子只能看看图画,可是家长依然不厌其烦。
这个阅读习惯一直坚持到了女孩自己可以自主阅读之后,她的父母会在其他孩子和家长刷手机的时候陪她一起读书。
就是这样长久的陪伴,女孩爱上了阅读,并且养成了自律、专注的好习惯。
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地就来了。
所以,看了我朋友圈里家长的变化,我由衷地觉得这次教改政策的正确,与其让孩子敷衍了事地打卡分享,还不如家长坐下来,安静地陪在孩子身边。
因为家长才是孩子老师,孩子就是你真实的镜子。#我要上微头条# #中国式家庭教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feihuajia.com/article-1-41207-0.html